為什么在很多公司,計劃員都是所謂的“文員”出身,或者做的都是“文員的活兒”呢?
我沒有瞧不起文員的意思,但計劃員肯定不應該是文員,這是毫無疑問的。
記得在山東一家做電器產品的客戶那里做全面庫存管理審核的時候,他們的生產計劃員(PP,Production Planner)顯示的前一天(早8點到晚8點)的幾行生產計劃達成率都是100%,我就讓他們的ERP工程師現場打開ERP查實際入庫,結果發現:
從8:01am ~ 8:00pm,第一行計劃是1,000臺,實際入庫是800;
第二行計劃是500,實際入庫只有300 ;
還有一行,計劃是300,實際入庫是一臺也沒臺。
我就問那個計劃員,這怎么能是100%的達成率?
她說,他們(生產部)報給我的數就是都完成了??!
我就問那個生產部經理,你怎么解釋?
他就說,我們的確是都按照計劃都做完了,只是還沒有入完庫嘛!
我又問那個計劃員,他們這樣做,你可以接受嗎?
她說,他們能這樣做就已經很好了呀,我今天抽空再去協調一下入庫的事情就可以了。
在廣東一家做汽車零部件客戶那里審核的時候遇到類似的問題,只不過這次是物料計劃員(MP, Materials Planner),他們叫MC(Materials Control),我發現幾顆物料都是超PO收貨,按照流程都是由MC特批的,我就問那個MC,為什么做這么多的“特批”?
他說,采購員跟供應商也不容易,既然送來了,那就收了吧!
在浙江一個做化工產品產品的客戶那里審核,我發現很多訂單的承諾周期長達五六天,我就問他們的訂單管理專員(其工作職責類似我們通常所說的DP, Demand Planning,但又有較大的區別),你們的產品BOM好像沒有幾顆料,生產工藝也不復雜,為什么做個承諾需要這么長時間?
他們的回答是,集團下面的各個分廠不給排產??!承諾了也沒有用!
.......
我在我的文章《ASCK,供應鏈管理能力模型》里面提到,“如果說財務是整個公司的看門狗,那么,我們供應鏈管理則是財務的打手”,所謂打手就是狗,是狗就要咬人,那種不咬人的寵物狗,說白了就是個浪費。
計劃是整個供應鏈管理的核心神經系統,如果你“神經脆弱”、“心慈手軟”,那這個供應鏈還怎么玩?
我提到的ASCK模型里面的C就是指性格,做為計劃員,沒有性格,你還怎么吃這碗飯?
先不要抱怨別人(如生產、采購,甚至是物流、供應商等)執行力不強,計劃員自己首先要做到挺直腰桿,理直氣壯,強勢推進,然后整個供需鏈才有可能打通,否則就只能是計劃是計劃,執行是執行,湯是湯,水是水 - 那就是扯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