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做人、做事起碼要有個底限,做生意也是這樣,企業的庫存控制也是這樣 – 你持有的庫存要有個極限,否則,企業可能就處于非常危險的境地,最終可能是賠本賺吆喝。
近期,陸陸續續曝光了幾家國內手機廠商,他們因為現金流中斷而導致其元器件供應商破產的案例也在提醒大家 – 不能光想著掙錢,經濟形勢不好,企業活著最重要。
我們舉例來說明這件事,如下圖所示:
npr=10%,
plc=8個月左右,
ms=1個億,
那么,
plcrvn = plc * ms = 8*1=8億,
plcpft = plc *ms* npr = 8*0.1 = 0.8億
那意味著該企業持有的庫存極限(maxinv)就是不能超過0.8億,否則,一旦因為種種原因,產品突然死掉(EOL,end of life,產品生命周期結束),這個庫存就可能完全報廢,以前的贏利就會立馬被抹掉,那就白忙活了。
該企業產品的BOM成本 bomc= 80%,
意味著該企業在產品生命周期內銷售的物料成本 mcos = plc*ms * bomc = 8 * 0.8=6.4億
那么,在產品生命周期內,該企業最低年化庫存周轉率應該為:
itomin = (12/plc) * mcos / maxinv = (12/plc) * mcos / plcpft
= (12/plc) * plc*ms*bomc /plc*ms*npr
=(12/plc)*bomc/npr
= (12/8)*80%/10%= 12
也就是說,該企業的庫存持有極限不能超出 12個月/12次= 1個月的庫存量,否則該企業就有可能是一年到頭白忙活。
由此,我們可以推導出企業持有庫存極限(maxinvmos = Max Inventory Month of Supply,最大庫存供應月數)的公式為:
maxinvmos = 12 /itomin
= 12 / ((12/plc)*bomc/npr)
= plc*npr/bomc
其中,
plc為產品生命周,單位為月,
npr為企業純利率,
bomc 為企業BOM物料成本%。
這個公式說明了什么意思呢?
1. 企業持有的庫存極限取決于產品生命周期長短、純利潤率的高低以及BOM成本的比例大??;
2. 產品生命周期越短、利潤率越低,你持有的庫存就應該越少;
3. 產品BOM成本越高,你持有的庫存也應該越少
示例如下: 應該說,從純粹數學意義上講,這個所謂的“庫存極限法則”推導過程不是很嚴格,但該法則的根本意義在于給企業的庫存規劃(Inventory Planning)設置了一個底限 – 你的庫存最大不能超過多少個月的(產品生命周期x 純利率/ BOM成本百分比),否則,那就是在危險運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