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吹胶芏嗥髽I的墻上寫著“苦煉內功”、“共創一流企業”等字樣,但當你問他們,你們在平常工作中是怎么去實現這些東西的呢?
很多人都是一笑了之,那意思是,口號嘛!您也信?
稍有認真的則是說,咱就是努力干工作唄!還能咋地?
因為我們的傳統觀點就是,只要努力了,就會有回報,只要我們加班加點地去干了,就能賺到錢。
大多數靠天吃飯的農民就是這么想的。
我見到的大多數的企業也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
因為過去,一直以來就是,你只要能生產出來,就有人要,你就能掙到錢,所以你不需要動太多的腦子,更談不上“企業管理”問題。
但時代已經變了,而且很早就變了,所以N年前就有人提出所謂的VUCA(Volatility - 揮發性, Uncertainty-不確定性 , Complexity -復雜性, Ambiguity- 模糊性)時代的概念,至少,從供應鏈管理角度,我們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是:
- 產品生命周期越來越短
- 客戶需求越來越不穩定
- 客戶下單行為越來越怪異 ……
從需求角度來看,不靠譜的事情發生的概率越來越大,客戶對價格也是越來越斤斤計較,產品的毛利(Gross Profit,GP)也是越來越低,與此同時,從供應角度,各種各樣的管理成本也都在急劇上升,其中人的成本越來越大,而且增長迅速,具體表現為員工工資待遇以及由人造成的各種浪費越來越大,尤其是以后者為甚, 這樣就會導致很多企業陷入到所謂的“產值增長陷阱”里面去 – 產值在增加,掙得錢卻是越來越少,如下圖所示:
這就是很多人不理解的地方:企業的產品、市場越來越大,客戶越來越多,看起來日子越來越興旺的樣子,但為啥賺的錢反而不如過去多了呢?
這是典型的企業管理基本功不扎實而導致的問題。
那么,什么是企業管理的基本功呢?
我個人認為,這個基本功是指企業管理的流程能力(Process Capability, 簡稱PC1)以及個體的專業能力(Professional Competency, 簡稱PC2),而且二者密不可分,屬于共生共榮的關系。
先說PC1。
在我這些年審核過的30幾家公司、事業部中,供應鏈管理方面,我幾乎沒有看到過“真正的流程”,但問題是,他們都是些“大公司”,年產值最小的也有十幾個億人民幣,大的上千億。
我之所以說這些企業沒有“真正的流程”主要體現為:
1. 大多數企業的所謂流程其實是“制度(Policy)” – 流程是談怎么辦(How)的,而制度則是談能不能辦(Yes or No)的;
2. 大多數企業關注的是所謂的“審批流”,而不是“價值流”,我的理解是,這也是為什么在幾乎所有的企業中,在所有的IT實施項目中,只有OA(Office Automation,辦公自動化)是最成功的,人人都知道,人人都會用,而ERP則幾乎沒有一家是成功的,盡管大家都已經大張旗鼓、毫無廉恥地宣布“成功”了;
3. 三層皮的問題 – 說的、做的、寫的都不一樣。流程是這么說的,他是這么做的,而且,ERP線上做的跟線下做的也不一樣,寫的本身也不一樣,ERP記錄的、Excel“篩選”過的,跟PPT“提純”過的都不一樣;
最后一點,也是與PC2(個體專業能力)有直接關系的一點就是,幾乎所有的經理們(包括小經理、大經理、主管、部長、總監、VP、SVP ……)都不懂流程!
據說是他們都是“只要結果,不看過程”。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談過這個問題 – 對于一個企業來講,這無疑是自殺!經理們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自己都不懂流程,還美其名曰只要結果不看過程,更有無恥者還要訓導手下,“你就這么做”!
可笑可悲嘛!
做為一個個體,經理們自己都沒有專業能力,那你怎么可能指望下面的人有更強的專業能力呢?
所以,問題就來了–經理們應該如何在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的同時,還能提升部門乃至企業的整體流程能力呢?
很多人問過我這個問題,我的回答也是很簡單:
沉下去,扎進去,多看Excel,少看PPT。